CR & LF的渊源

最近在研究NB-IoT模组的AT命令,遇到<CR>、<LF>的相关描述,有些疑惑就去Google了下,发现还挺有意思的。

从客观唯心主义上讲,“存在即合理”。

<CR>: Carriage return character,中文意思“回车”;

<LF>: Line feed character,中文意思“换行”;

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,有个叫电传打字机(Teletype Model 33)的玩意,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。但却存在一个问题,即打完一行要换行的时候,需要耗费0.2秒,该段时间恰好可以打两个字节。如果在这0.2秒时间里,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,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。

于是当时的科研人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个办法: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。其中一个就叫做“回车”,让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;另一个叫做“换行”,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。这就是“换行”和“回车”的来历,从其字面上也可以进行辨别。

后来这两个概念也被用到了计算机上,那时候存储器是很金贵的,科研人员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奢侈了,加一个就够了。于是乎出现了分歧。Unix系统里,每行结尾只有“<换行>”,即“\n”;Windows系统里面,每行结尾是“<换行><回车>”,即“\n\r”;Mac系统里,每行结尾是“<回车>”。一个直接后果是,Unix/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,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;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/Mac下打开的话,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^M符号。

C++语言编程时(Windows系统)

\r(return)即回到本行行首——这样会把这一行以前的输出覆盖掉,如下所示:

 

最后只显示wangey而Hello world!!被覆盖掉了。

\n(newline)即回车+换行——把光标先移到行首,然后换到下一行行首,如下所示:

 

最后结果则显示

Hello world!!

wangey

附:ASCII Table

 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